南麓随笔
副标题

《青石巷,雨绵绵》 彭思旗

  天空中被洒上墨汁,整个城市都笼罩在阴云之下,但见一座山平地而起,破云而出。山头上,一座小镇,一条石巷深嵌其中,悠长而曲折,深邃而凝重。


     石巷周围,黄桷树分列两旁。夏天,绿叶荫蔽,即使在烈日照烤之下,巷内仍是凉爽宜人。待黄桷兰绽放之时,香味弥漫在整条巷中,萦绕在人们心头,行人过往时,只感觉清凉遍布,香气环绕,暑气全无,往往留步于此。


    走在青石巷中,惬意而又享受。因年代久远,铺路的砖石上已生起青涩的绿苔,石尖也被岁月打磨得平滑光亮。路旁,客舍、酒馆、民房顺着巷子一字儿排开,木门上盘龙雕花,窗边花木盆栽。厅堂内,老人已近古稀之年,坐在同样年迈的摇椅上,捧着茶碗,满脸安详,一旁儿孙绕膝,欢笑声四起。


  时而邂逅一家老酒馆。楼上挂下旗襟:左为“酿得百年好酒,”右为“笑迎八方来客。”中间一个“酒”字,遒劲有力,让人直想进去,举箸着杯。酒至性起,手挽挚友,畅谈不止。有时几个大汉,聚起猜拳说笑,让人不由觉得身处明清之时。


    又有时在路边的茶摊上,一杯清茶,开水冲下,干如骨柴的茶叶舒展开来,露出了它本来的碧绿与美丽。叶片儿在水中飞舞,旋转,翻腾,升华,把自己的清香毫无保留地散发到开水中,使得一杯平淡无味的开水有了清香与灵性,轻轻抿一口,清香萦绕在舌尖。味先是苦涩,可吞至腹中再回味时,不觉有了一丝丝甜意,令人回味无穷,不禁联想,这可能便是对“苦尽甘来”最贴切的解释吧!


    不觉中下起了毛毛细雨,天空中也渐渐灰暗了下来,雨丝飘落,驻留在瓦房的瓦尖儿上,镶嵌在小姑娘的发丝儿中,悬挂在黄桷树的叶片儿间,消失在青石路的缝隙。妇人们收起高晾的衣服,孩子们笑着跑回房内,一只皮毛如火焰般的老猫小跑着进入巷子深处,一转身,不见了踪影,鸟儿从枝头末上小跳着躲进了树叶深处。喜欢雨,更爱雨。在湿润的青石路上,独自走在雨中,细雨缠在头上,凉丝丝的,摊开双臂,仰望天空,闭上双眼,静静享受雨轻点在身上每个角落,衣角沾湿,却沾不湿一颗欢喜热切的心。不由自主地,钻到巷子深处,去奔,去跑,去欢笑,去歌唱。那是奔走于古巷尽享屋舍间的人情冷暖于四周的释然!那是立足于山顶冷看高楼间的尘埃于脚下的孤傲!


   又是不觉中,雨停了,艳阳把那金色的光芒倾泻了下来,透过叶隙,如丝,如匹,如流水,如素锦,轻轻地淌到青石路上。巷子深处,老猫抖着身上的水,走到阳光底下,鸟儿回到了枝头,偏着头观望四周,孩子们在阳光下欢笑玩耍,后面是大人们充满爱意暖暖的目光。


   但不知何时,在那些木门的雕花上,在那些窗台的盆栽前,粉笔头画出了惨白的“拆”字。雨又下着,希望用最后的努力,抹去粉笔刻下的痕迹。然而,昔日的屋舍还是呻吟着倒下了。


     一段悠久的历史,点上了不甘的句号。


   雨依旧下着,雨滴中夹杂的泥沙与烟尘,重重地打在了高楼间行人们黑色的伞檐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