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麓随笔
副标题

《罗思琪的“说”与“做”》陈思源

友谊是什么?是潺潺的小溪,还是奔腾的江河?是三月的春雨,还是十月的红叶?是热情的骄阳,还是柔情似水的明月?是薄伽丘所说的“感激和仁慈的妹妹”?是纪伯伦所说的“一个甜美的责任”?还是荷麦所说的“一种文静与沉着的爱?”世上千千万万的人有着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答案。


而我只有短短的两个字“说”与“做”。在我和罗思琪的友谊长河中,她的说与做时时激励着我。


作为我的同学兼好友,在小学六年的时间里,我们形影不离,那时他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,是同学们眼中的好班委,是我心中的好朋友。那时候的她乐于课后延伸与思维拓展,甚至开始对物理、化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,如向地壳寻求宝藏,仰之弥高,越高,攀得越起劲;钻之弥坚,越坚,钻得越锲而不舍。在六年级下册的时候,她除了要准备即将来临的小升初,完成课后老师布置的一堆堆作业外,还应常常因看书而忘记了吃饭。


记得有一次,她拉着我坐在椅子上,严肃的对我说:“我又买了两本关于物理、化学的书,你能陪我一起看吗?”我望着她那对知识热烈渴望的眼睛,点了点头。


那个中午,阳光格外的刺眼,蝉鸣是窗外渐渐倒数的钟声,白云是蓝天正在放的风筝,炽热的光赤裸裸的照着大地,连小鸟也想飞快地找个树荫乘凉。在这个环境,我以无心再继续看这些密密麻麻如群蚁排衙般的“天文”,我抬起了头,望着罗思琪的侧颜,她的短发随意地搭在肩上,明亮的眼睛专注而认真,有一颗小痣不大不小,不偏不倚地靠在眼角。


我不经意地问了问:“你现在学这些物理、化学有什么用呢?你有信心将它们学好吗?”“为了离我的梦想更进一步。”她沉稳地说道,但也没抬起头,“对于我来说,信心是洒在大地上的阳光,一丝一缕的温暖,信心是站立在宽阔海洋边的灯塔,为我这只迷茫的小船指引正确的方向。现在的我正是拥有了信心才使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。”说完,她抬起头,朝我笑了笑。


那一刻起,我也坚定了自己实现梦想的信念。再后来,我们一起追逐着各自的梦想,这使我们提高了学习效率,同时也坚固了我们的友谊。


她做事坚持,既然说了,就一定会去做。


她也爱写作文,妙笔生花,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她的笔下蹦出,使人看了无一不喜欢。老师也常常称赞她:“罗思琪啊,就是属于做了也不一定说的同学。”


记得一天中午,老师拿着一张奖状快步走上了讲台,她手中紧紧拿着一张奖状,发丝上有着一点点晶莹的汗珠。“有请罗思琪同学上台领取‘全国中小学生作文比赛’一等奖,掌声鼓励!”老师刚刚说完这句话,掌声雷动。我有些懵,她什么时候参加比赛的?罗思琪则一脸淡定的走上讲台,拿下了奖状。“比赛获奖不重要,重要的是真实,忠于自己的心。”她冷静地发表着自己的获奖感言。


小学毕业后,我和罗思琪虽选择了不同的学校,但联系一直都在。时不时还会聚在一起喝喝奶茶,逛逛街,玩一玩。她从未放下自己的计划,一丝不苟,严谨待事。她很会说,经常给我讲一些小道理:“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,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,它常常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的为我们指点迷津,给我们人生的启迪……”她静静地讲着,我细细地听着,一条名叫“友谊”长河奔流不息。


她是鲜花下的花柄,无可缺;她是行动中的巨人,说到做到;她是我的好朋友,罗思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