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河作酒星为烛,唯与天地共
君子生于天地,而又参于天地。
日月代明,四时错行,草木荣枯,花叶绽零。天地如矢,斗转星移间刺破沧海桑田,划穿白云苍狗。良辰美景,赏心乐事,似叆叇在悠远苍山的朝岚,似氤氲在葱郁竹林的水云,似沆砀在淑姿西湖的雾凇,缠绵旖旎,终归于天地。
而君子,仰瞻苍穹,在瞬息万变的云霞下,在明暗晦朔的星辰中感慨“维天之命,於穆不已”;远观重山,在窸窣灵动的虫鸣里,在随云入窗的鸟跃中感慨“节彼南山,维石岩岩”;登临渺江,在壮阔起伏的波澜上,在粼粼远逝的气势中感慨“谁谓河广,一苇杭之”。
儒家推崇“内圣外王”。怎样是王?是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”?是名流千秋,功及万世?在我看来,不过就是君子而已。子曰:“一贯三为王。”而君子内省而不疚。君子之心,明亮如澄澈的深渊,足以取映;君子之心,皎洁如高悬的皓月,赤纯似练。君子,容止若思,言辞安定。君子是美玉,在切磋琢磨中臻于至诚,而后“与天地参矣”。以日月光华为经纶,以山河气节为脊梁,以天地化育为性灵。头顶苍天,有“夕惕若厉,无咎”的自谦;足立大地,有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”的恂栗;身在欲界,有“嘉乐君子,宪宪令德”的仁爱。贯于天地人,便是与“天地参”;贯于天地人,便是王。当君子修身到“至诚”,则于内,“德为圣人”,于外,身已为王。
当桃花噙着雨水洒落在地上,于是“桃红复含宿雨,柳绿更带朝烟”,君子将万物之心化作了自己的心;当初升的朝阳如碎金一般铺满了汩汩的流水,于是“烟销日出不见人,欸乃一声山水绿”,君子和日月交相辉映;当芭蕉孤寂地摇晃着它翠绿的叶,于是“风流不把花为主,多情管定烟和雨”,君子以四端之心与天地合德。
大道是深沉的老者,不动声色地隐匿在天地间,冷眼看惯数载沧桑,所以“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“;但大道又是明眸的静女,挑兮达兮地徘徊在天地间,期待着君子,君子也在天地间求索。
君子,生于天地,修身于天地,终合于天地。“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妇,及其至也,察乎天地。”